闲学院 Vol.01
@ 東雲閑 | 发布于 2021-11-11T21:52:37+08:00 | 更新于 2022-11-04T15:27:37+08:00
共计 3378 字 ,约 7 分钟可以读完 原文链接

短评、思考、吐槽的结合,没有的论述主体,用于记录各种想法的同时,讲述愿望。

每周一篇,如果觉得其中有一些想法值得延伸再展开描述。

来自各种作品,还有和朋友的一些讨论。

游戏只是游戏,故事只是故事,但不该为所欲为。

007系列

007的故事模型在25部电影中基本定型,标准的三幕式结构,起承转合过于恰巧的放在故事本身,没有大量的经验总结和试验反馈其实很难做到这一点。

007整个系列几乎都是以角色为中心,而不是以演员为中心,这使得超叙事得以延续,而演员可以为角色带来不同的风格,就仿佛电影界的《最终幻想》。

《皇家赌场》象征着新世代的007,演员有新的演出技巧,画面新的摄影方式,编剧新的叙述方法,还有新007的故事。

老的007有各自的风格,布鲁斯南的007帅的非常Old School,摩西·道尔顿的007又更有古典意义的人味儿,再往前的007则是非常有时代特征的幽默。

丹尼尔·克雷格的007则是个有原则的优雅猛男,本质他是最接近一个普通人的007,他也有头有尾,而不是像传统的007只是个形象。

这是现代叙事的要求,或许只是人们认为自己和伟大人物之间的距离逐渐消失了。

仔细想也是,最初的叙事如荷马史诗,如长恨歌,讲述的都是神灵与皇族,当时的人大概认为是如此的遥不可及。封建时代过去之后,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家,但人们已经不会认为自己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是“神圣的”。最终来到现代,在互联网发展之前信息不曾爆炸,人们彼此之间仍然有距离。而现在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微妙的形式呈现。

从某种角度说,敬畏感正在逝去,这只是其中一层。更本质的还是人际交往的虚拟化,距离感不再明确。

老版007(丹尼尔以前)的故事信息量一直在逐渐降低。新版的007也更注重视听上的情感体验,这可能就是电影发展的极致。在新版以后007的模式更为固定,呈现出模式化的感觉,而且广泛的吸收世面上的其他作品试图找到新的感觉。

比如标准的追车戏、阿斯顿马丁、Q-Branch小道具、西装、上流,开场的追逐戏、利用男色、打完架必草批、妹子都喜欢007之类的杀必死设定。

这些场景的出现时间在故事中基本固定,能形成属于007的节奏,观众对故事的期待能够被塑造。掌握这种期待或许是某种写出漂亮故事的关键吧。

光看旧版007的故事,能看得出邦女郎基本是经典男性话语霸权的附属品,完全站在女性主义的对立面。到了《明日帝国》之后,杨紫琼则让邦女郎的形象的得到根本性的颠覆,大气、独立又美丽,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性的魅力。即使黄金眼是九十年代的作品,但是杨紫琼的塑造却是连现在都不太常见的女性(或许是身边统计学的误差),这让我相当叹服。

不过仔细思索,当年的中国女性确实如此,编剧能够反应中国的正面属实难能可贵,反而是到了新版的故事里又开始做负面宣传,经典开倒车。

007的故事很少会强调明确的善恶观,因为007的身份也不带有明确的阵营身份,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某种利益去完成任务,而不是为了某种虚无缥缈的道德去奋斗。我认为这是007更受欢迎的原因,原作者依安弗莱明很少强调善恶观,而是把拯救世界作为一个附属品,让邦德的目标看起来没有那么坏而已。故事中也很少谈论对于群众生命财产的问题,不会像碟中谍那样放在明面上讲。

因此,007不是超级英雄,他是特工。他是MI6的特工,是M的特工,他不是人民的特工。

实际上,007甚至不是什么好人,他就是个情感淡薄的怪物而已。

但是大家还是喜欢007,因为故事里大家站在007这边。

007系列的风格基本上是新《杀手》系列的启迪,《杀手》参考了大量的桥段,尤其上流、优雅的质感,高强度的物质景观铺陈了整个游戏,让人在暗杀世界里持续感受着古典主义的美妙。不过,我想后来的007也参考了杀手的设定,搞出了幽灵党。

现在IOI负责新的007游戏开发,我非常期待这部作品。

《天使的呢喃》

讲了个好看的科幻惊悚故事,走的是社会派路线,而不是硬科幻风格。

宫崎英高吹必读物,这本书基本处于我的信息量以下。寄生虫设定相当酷,我想象不出这种东西,因为了解的不够多。

具体的手法就是用生物科幻去解释宗教意象。这种模式已经很成熟了,哪怕是《原神》都会用,但是在1998年可是相当新鲜的东西。

故事起承转合非常明显,宫崎英高从里面学到了主观的叙事模式,并把它发扬光大。另外也把里面超酷的寄生虫设定放在了《血源》里,无形者欧顿和大脑怪的灵感都是从这里来。

《天使的呢喃》和《克苏鲁的召唤》在元素上是相同的,都有生物性SF和宗教元素,只不过元素的主次不同。克苏鲁时常用神秘学诠释科幻设定,这是最大的不同。但是在游戏里,玩家会自动消解这种不同,所以它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。

林徽因文集

确实是民国时期的才女,人家语料库就比我丰富不知多少,就算故事设计一般也能带来不错的体验。

从1931年~1937年,林徽因的小说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提升。早期的故事(《九十九度中》《窘》)完成度非常低,只能写出一个静态图景而非连贯映像。尽管林徽因在其中掺杂了许多时代真实,但并没有完成足够的抽象。尤其是《窘》,像极了命题作文,主题表达的不错,但并不能算是优秀而好看的故事。

倒是林徽因后来写的散文式小说——现在被成为华尔街日报体——刻画的女性形象都成功的骗过了我,让我为之感动。

《钟绿》用了传闻式的塑造手法,八成内容都是“听别人说”,最后才让女主角来到现实搞百合。这个妹子的设定相当超然洒脱,因为背景是国外所以更为自由独立,让人觉得很灵气。

《文珍》则是旧社会中的丫鬟,由一个小小的“我”去看去相处去感受。在这个故事中,观众比叙述者了解的信息更多,因为心智更成熟。这个妹子的设定是有着对自由与独立的强烈追求,也对当下的社会与文化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无声反抗,更有现实的感觉。尽管是个低落的开放式结局,可是能让人感受到林徽因内心对社会的了解,还有她对妇女同胞深刻的同情。

《绣绣》则是旧社会的小女孩,叙述者和她是幼驯染。妹子的设定甚是凄凉,而且是胃疼式的悲剧发展。林徽因到这篇的时候理解了故事的一些原理,把小女孩的可爱刻画的如同草莓棉花糖一般朦胧香甜,同时又有着油盐酱醋的味道。因为是小女孩所以大家都更包容,更为同情,最终的情感爆发也更有冲击力。

林徽因后来还刻画了一个有闲阶级的成年男性形象,这个人很有趣,但是物质生活相当凄惨。从这个故事中能看到的是,林徽因只看到她笔下角色这一面,却没有看到他内心中不值得同情的另一面。这可能是她并没有与我类似的体验,可是她把自己注视的一面表现的相当不错。

林徽因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大气、美丽、才华盎然的女性,可我说不上喜欢,只是觉得这个女性可以和许多知识分子成为相当有趣的知己。她在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东西缺少一些让我倾倒的东西,或许在她的家书中能找到吧。

书背后的评论里说林徽因是个交际起来魅力盎然的女性,当年贵圈真乱也不是无法理解,胡适为了她直接离婚,成为情感弱者。文人墨客从古至今都是输给人性,这大概也能算是输给现实的一种,毕竟人最后只是生物而已。

《Outerwilds》DLC

游戏还没打完,在黑暗中第一人称绕迷宫是真的很累人。

我和朋友从这个游戏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讨论:反克苏鲁是怎么样的?

“反XX”这样的词汇一般是脱胎于数学,反函数指的是对一个函数的逆运算,比如Y=X*2+1,那么Y=(X-1)/2就是它的反函数。

在克苏鲁的故事中,调查员最终接近的都是宇宙背景中一个不可理解的意志,必须要经历不可名状的恐怖、体验自身的极度渺小、感受神秘学对科幻空间充满敬畏的解读,最后变得疯狂。

克苏鲁的故事的核心向来都是人在宇宙中没有意义,因此向来都是虚无主义。观众对虚无主义的肯定也与存在主义的发展有相当的关联,存在主义建立于虚无主义的肯定之上。许多人急于寻求人生的某种解答,所以对虚无主义会有所共鸣。

反式克苏鲁的故事或许应该是古神最终向往人类社会的故事,而这样的故事其实到处都是——非人向往人类——但是需要通过曲折的发展来达成结果——古神随着人类毁灭。

朋友认为Outerwilds就是反克苏鲁,但它实际上应该算是存在主义式的作品,通过对虚无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过渡表达了这一点。作者并不是完全的“有意义派”,这能从他们对宇宙的观点中直接看出来——与人意志完全无关。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,这是辩证的思考模式,也是因此而过渡到存在主义了。

他的核心并不虚无,所以它不能算是反克苏鲁。

avatar
友情链接
ichika
ichika
Hello,gamer!

友链申请,邮箱伺候。

name:
link:
avatar:
descr:
color: #可选

我的:

name: 閑人後院
link: https://shinonome-shizuka.github.io/
avatar: https://shinonome-shizuka.github.io/me/shizuka_new_bbg.png
descr: 閑人後院門不閉,雞犬相聞酒盞迎。
color: #005CFF
关于这里

尽管因缘际会而开始写作,不妨从现在开始真的选择写作。

我想重新学会用汉语,用中文讲英语实在太蠢。

写作很难,可必须写,我不想愧对记忆与所感。

“有的人能接受世界的矛盾,但永不妥协。” “如来说世界,既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” —— 《金刚经》

关于我

回归游戏行业,但仍然没有定下方向。

或许发行工作很适合我,有需要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我。

社交链接
不可商用,转载署名,标注原地址即可。
@Copyright 2021-2024 Shinonome Shizuk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