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vaxion点评:牵强附会的移植
@ 東雲閑 | 发布于 2018-12-29T12:09:54+08:00 | 更新于 2018-12-29T12:09:54+08:00
共计 641 字 ,约 2 分钟可以读完
开始工作之后就逐渐对行业失望了。

这说到底是国产MUG的困局——没有足够硬核的基础允许策划自我发挥。

在这里我想引用朋友的一句话,也是我不得不赞同的评论:

毫无诚意的移植之作,两星给立绘。

我的两星还要给小IA。

这款游戏四处对标硬核音游,但是只标到了形式,而没有标到灵魂。从主角立绘一眼就看得出是隔壁**《Groove Coaster》来的,UI也是直接对标《DJMAX Respect》**。

判定和反馈写的稀烂,又非要加上段位认定,这又是强行对标Beatmania系

镜头摇晃和反转摆明了来自隔壁**《SDVX》,剧本方面一股《Cytus》**风味扑面而来,然而确没有雷亚的朦胧,只有一点二次元的皮毛粗浅。你们还不明白为什么玩硬核音游的根本不玩雷亚系?

  • 段位认定不是不可以加,而是应该考虑为什么Beatmania需要段位。
  • UI不是不可以对标DMR,而是应该考虑DMR的Materia Design究竟好在哪里。
  • 剧情也不是不可以没有,而是应该考虑为什么需要剧情。

做移植不叫改改输入方式重新编译就完事,上一个移植版的喵赛克死的还不够惨?

轨道在不同设备上使用不同宽度的原因,策划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?

既然想做成雷亚系,就不要企图取悦圈子小到自闭的音游圈;既然想做成硬核音游,那就请策划和Mapper去BMS混个几年再过来,然后抛弃赚钱的理想,自己想办法生存下去。

不要随便抄个形式,套个所谓二次元的皮,又对标这个那个,就说自己在搞创作,在做独立游戏,在为国产音游出一份力。

那不过是在放屁,撒一个让自己感动的谎言,顺便毁掉其他人的努力。

avatar
关于这里

写作的起点因缘际会,但我现在已经决定走到这条路的终点。

寂寂无声正是写作常态。时代的号角不断尖啸,我会试图继续用文字的力量撼动现实的坚壁。

我已接受世界的矛盾,但我永不妥协。

今年接下来的写作将不只写给我自己看。

因为我始终相信:

“如来说世界,既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” —— 《金刚经》

关于我

回归游戏行业,独立游戏全栈发行经理。

如果你在游戏的Staff表里看到我的ID,请不要惊讶。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而已。

今年的文章更新会比较多些,正在给森空岛供稿。

社交链接
不可商用,转载署名,标注原地址即可。
@Copyright 2021-2025 Shinonome Shizuka